본문 바로가기
★역사의 향기를 찾아서

▣운곡행록(耘谷行錄):元天錫▣

by 晛溪亭 斗井軒 陽溪 2023. 10. 22.
반응형

▣운곡행록(耘谷行錄): 元天錫 ▣

耘谷行錄序

1詩史序[朴東亮]

嘗聞原州人元天錫在麗末隱居著書。言禑,昌父子非辛出事甚悉。逮我

朝。閉門終身。其淸風峻節。直可與圃,冶諸公相伯仲。而子孫祕其書久益密。人無得以見者。幷與其名遂泯泯不傳於世。後二百年。余按節到是州。適得其所爲詩耘谷集。雖所紀不多。與向所聞異。要之不失爲特筆也。嗚呼。方禑之嗣王位也。數三元老如崔都統,牧隱,圃隱諸公猶在也。不惟當時上下無異議。牧隱首曰。當立前王之子。及昌之廢也。始曰。禑父子乃旽之子孫。蓋不如是則昌無可廢之道。特爲此以籍之耳。不然。王氏之祀已絶於恭愍之後。而以數公精忠大節。竭誠盡瘁。死而後已者。果爲誰乎。況朝廷綱紀不甚潰裂。而軍國大政。一委之數公。則廢僞君存國姓。必不出他人之後。其所進退取舍。講于中者固已審矣。彼修史輩亦嘗食王氏之祿者。旣不能一死。又以禑父子冒之辛。此猶不足。至記恭愍從屛後觀洪倫等褻行事。至今觀者莫不醜唾。據禑一事。不足知其誣。微公一言。千百載下。必將襲謬不已。可謂東國有史乎。若是乎忠臣義士之有益於爲人國家也。有牧隱,圃隱諸公而立於朝。則當天命人心已去之後。能有所扶持。至於數十年之久。其隱而在下也有如公者。則吟詠陶寫之間。據實直書。一言一字無非忠憤所激。不但王氏之爲父子者定。麗史中亂言妄書亦將因此。而或有辨證之地。則窮達出處雖不同。其爲邦家之光一也。當時之君。早辨忠邪。終始委任。得以展布所蘊。牧隱,圃隱豈終爲文天祥,陸秀夫之徒。而茹芝餐菊亦豈公之所欲自托者哉。可悲也夫。公之詩二卷。皆公所自書。多與山人釋子所嘗往來酬唱。而其中若干首。卽公之大節所寓以存者。亟當廣布於世。爲之標式。遂抄而爲一冊。編其歲月於其間而名之曰詩史。蓋觀風者之所不可已。而亦以備秉筆者採焉。

萬曆癸卯夏。江原道觀察使朴東亮。謹書。

2文集序[鄭莊]

先生卽我太宗大王微時師也。見高麗政衰。遯荒於雉嶽山中。及大明建文庚辰。太宗大王纘承寶位。首以大官召。先生不應。翌年。上馳三百里躬臨廬。先生避不見。上知不屈。官其子泂基川縣監。召舊㸑婢語。坐門前石悵然久。後人名其石曰太宗臺。先生隱著詩與文。文則史也。可以繼紫陽筆。而入於火不傳。見存者惟詩集數卷耳。李退溪曰。耘谷詩。史也。詩以史則傳於後無疑。噫。世人以先生比之甘盤,伯夷。此豈先生素所期哉。適會而爲甘盤爲伯夷。亦於先生不幸耳。至若詩文。則先生有意而爲之。期百世後有取焉。文則已不幸而灰矣。詩則藏於巾衍中。迨四百年不行于世。有所諱也。先生十三代孫孝達甫。謀宗人入剞劂。皆言伯夷之歌不諱於周邦。則先生之詩亦何諱於朝鮮耶。詩出於世而高麗五百年統緖爲有光。竊爲先生幸也。夫詩者出於性情。先生稟二氣之正大以爲性情。故發於吟哦者渢渢灝灝。兼詩書典雅之則。千古詩家中一人。謂先生甘盤。謂先生伯夷。無以加矣。自先生視。一浮雲過太虛耳。先生之典刑在詩。先生之肝肺在詩。爲子孫尊慕之道。詩爲重。此子孫之入梓意也。噫噫。先生以德授業。開我朝億萬世基。以節肥遯。立君臣億萬世綱。朝鮮一邦之人咸受賜也。孰不爲幸。而先生之詩又傳之後世。則不但爲先生幸也。使覽者究厥性情之正。敦學術勉節義。則其於作人心化世俗。大有補焉。然則是集之行於世者。豈非一邦後世之幸歟。故愚於先生之之德之節。無容議爲。獨於先生之詩。尤有所敬服感歎也。

後學草溪鄭莊。敬識。

3耘谷行錄序[丁範祖]

當國初鼎華之際。爲王氏立節。推鄭圃隱,吉冶隱元耘谷三先生尤車偉。譬殷之三仁焉。雖然。圃隱。元老也。佩宗社安危國家興亡。則以一死任綱常之重。冶隱猶是門下注書也。見邦籙將訖。大命有歸。力不能救。則逴然長逝。甘作金鳥逸民。蓋二先生自靖之義。皎如日星。國史書之。後世誦之。而其迹顯。至若元先生。特前朝一進士耳。未嘗立王氏之朝食王氏之祿。而龍潛聖人。卽同學舊契也。乘運攀附。爲佐命勳臣。夫誰曰不可。而特以世祿之裔。義不事二姓。匿伏大山嵁巖之中。與木石同老。而其迹微而隱。其處義視二先生爲尤難。嗟夫。今讀先生遺集。可以規測其心事矣。其謳吟詠歎。與樵歌漁唱鍇出。而有時感念宗國。輪寫胸臆。直指則悲憤慷慨。婉寄則徘徊掩抑。宛然有麥秀採薇之遺音。蓋先生之意。欲襲之巾衍。祕之石室。不欲散落人間。是不徒隱其跡。而又將隱其辭。故曰。其處義視二先生爲尤難已。雖然。天下之理未有貞臣義士伏而不顯者。故車駕臨門。巖號太宗。而其跡一顯。鄕人慕義。祠而祭之。而其跡再顯。嗣是而揄揚乙筆愈出而愈著。將不勝其顯白矣。今範祖之因其子孫之托。猥撰卷首之文。庸詎非闡微之一助也歟。聖上二十四年庚申孟喜。資憲大夫,刑曺判書兼知經筵,春秋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五衛都摠府都摠管。錦城丁範祖。謹序。

耘谷行錄卷之一

1辛卯三月。向金剛山到橫川。

2過葛豐驛

3蒼峯驛路上

4原壤驛

5春州

6原川驛

7鶴上仙

8梅梢月

9畫山

10蒲劍

11觀獵

12瀑布

13枕鈴

14蠻牋

15指南車

16招賢被 孟宗母作十二幅。招諸賢與子共學。

17題趙牧監幽居 二首

18國有禁酒之令。聞提壺鳥。

19次李尙書所示詩韻 二首順天

20甲午十月。向淮陽到橫川。次板上韻。

21初四日發橫川 二首

22次洪川板上韻

23宿末訖村

24初五日馬奴驛

25隣蹄縣

26初七日。宿瑞和縣。

27八日道中作

28初九日。發長陽。登天磨嶺望金剛山。

29次通浦縣板上韻 淮陽刺史康永洵作重營記二首

30淮陽遇冬至

31十二日。發交州到金城。

32靑陽路上

33十四日。早發靑陽。

34方山路上

35十五日。發方山到楊口郡。吏民家戶欹斜倒地。寂無煙火。問諸行路。答曰。此邑乃狼川郡之兼領官也。自古地窄田磽。民物凋殘。比來權勢之家奪有其田土。擾亂其人民。租稅至多。雖容足立錐之地。無有空閑。每當冬月。收租徵斂之輩塡門不已。一有不能則高懸手足。加之以杖。剝及肌骨。居民不堪。流移失所。故如斯也。予聞其語。作五言八句。以著衰亡之實云。

36寄題春州辛大學郊居

37乙未秋七月有日。春城金,安二生罷課還鄕。諸生作詩送別。得秋字。

38次家兄所示詩韻 四首○時先君謬▦庸夫怨謗

39早春雨

40弓

41斗

42鼎

43水亭

44余自少有志於儒名者久矣。今按部公幷錄於軍籍。作詩以自寬。

45送春州朴少卿遊中原 允珍兩遊字

46卽事 紅亂始起

47書懷寄趙牧監

48柳絮

49首夏郊行

50庚子正月十九日生女。頎然且異。至今年五月十七日病亡。筆以哭之。

51哭趙牧監。二首。

52自詠

53南谿柳下追涼。作鷓鴣天。憶契內張,趙二公。

54草蟲

55七夕

56用前韻作二詩呈宋牧伯

57牧伯見和。復次韻 三首。

58次道境詩韻 禪師之鑑

59哭辛社主

60幽谷宏師於上院寺朱砂窟之西峯。新搆一菴。名之曰無住。嘉其高絶。作一首呈于宏上人。

61十二月十七日。同年鄭道傳到此贈予詩云。同年元君在原州。行路不平山谷深。客子遠來已下馬。朔風蕭蕭西日沈。一笑欣然有幽意。尊酒亦復論是心。我唱高歌君且舞。榮辱自我已難諶。次韻以謝。

62奉送宋牧伯政滿如京 二首

63次同年金費所贈詩韻

64次安同年 仲溫 見贈詩韻

65次安同年喜雨詩

66病中書懷

67辛丑十一月。紅頭賊兵。突入王京。國家播遷。大駕南巡。留住福州。命平章事鄭世雲爲摠兵官。平章事安祐爲上元帥。政堂文學金得培,贊成事李芳實,同知密直閔渙,密直副使金琳等爲副元帥。摠領諸將帥兩界六道之馬步兵十萬。於壬寅正月十八日。直至京城。四面合攻。掃蕩賊塵。使我三韓。復興王業。作二絶以賀太平云。

68謝榮親宴詩 幷引 上金牧伯

69次姪湜所寄詩韻

70耘老吟

71促織詞 鷓鴣天

72白鷗詞

73正月十七日雪 甲辰

74遊道境山齋

75安司戶家。五六人成小酌。作一首示李先生。乙生

76寄道境大禪翁丈室

77禪翁見和。復次韻。

78秋晚 二首

79遊麻田寺

80許同年仲遠以詩見寄。分字爲韻 二十八首。螢字

81讀柳宗元集 二首

82首夏幽居 乙巳

83家兄與元西谷見和。復書 二首。

84寄春城鄕校諸大學

85題懶翁和尙雲山圖

86次覺林堂頭圓通祝上詩韻

87聞鶯

88暮春 丙午

89夏雲

90苔錢

91稼雲

92瓦

93硯

94劍

95露

96答默言宏上人

97趙摠郞見和陋拙齋詩。復用前韻呈似。

98二月有日。曺溪參學允珠自嶺南來。過予因示師尊隣角大禪翁所贈詩。曰一顆摩尼光爍爍。圜光難比荊山璞。天涯地角任縱橫。覓向衣中成大錯。華尙書之元欠韻曰。久混泥沙猶灼爍。何人解採石間璞。請師彫琢近承明。百獻吾知無一錯。次韻。二首

99道境大禪翁寄書云。先生不幸。去年哭子。今又失主婦。悲哀相繼。痛甚無極。予懼其傷也。推因果綴言爲詩以奉贈。庶亂思而紓哀也。詩曰。一物元虛絶相名。塊然成質托微生。忽來倏去非今是。何用哀哀日損情。又曰。恩愛殊非結好緣。死生纏縛互相牽。達人獨步淸虛外。處世還如脫蛻蟬。詞語切懇。感於予心。次韻奉呈。四首

100次金牧伯川陰亭詩韻

101牛

102鵲

103苦雨

104石竹花 蹲鴟花也

105丁未六月。牧伯出令。自南亭至北樓官道左右。使種稚松。蒼蒼然自成行列。且待成陰。十年之後。所庇幾何。歌頌遺愛者亦幾人乎。作詩以識之。

106次白雲淵長老詩韻 來詩有失婦之意

107十二月二十七日。酹家人冢。

108戊申正朝有雪。元先生立作詩云。丁未年終已戊申。東君布下大平春。元正吉慶君須記。先應豊祥密雪新。次韻答之。

109正月二十四日。西谷張尙書亡。道境作挽詞云。年登八十古來稀。獨臥靑山萬事非。一曲挽歌人散後。紙牋狼籍掩荊扉。又云。十載相從笑語同。向人交道孰如公。文殊洞口漫天雪。馬上含杯似夢中。又次牧伯詩云。春光淡沱氣茫茫。細柳新蒲處處同。酒熟花開誰與語。寂寥西谷起悲風。又云。張公一去九泉中。酒席雄談豈更同。拭淚飜思還獨喜。日陪賢相醉花風。次韻。

110二月十八日曉晴。到西郊。

111夜雨

112送曺溪參學允珠遊嶺南詩 幷序

113聞任尙書彈琴詩

114三月二十日。向春州發行。

115宿橫川

116過葛豐驛

117蒼峯驛

118沙勿洞中

119過洪川

120原壤驛

121春州

122次崔向上安乙所贈詩韻 二首

123淸平寺

124過梨嶺

125聞鸎有感

126遊圓通寺 二首

127月夜看白芍藥

128東階月花盛開。夜看。

129秋日

130病中作

131看雪。寄元少卿立。

132遊麻田寺

133立春日。寄元少卿立。

134野叟吟

135己酉三月。向寧海府途中作。

136堤州南郊

137冷泉驛

138竹嶺

139宿順興府

140榮州路上 號龜山

141宿安東。次板上韻贈權同年從義。

142到寧海。次官舍板上韻。

143觀魚臺

144鳳松亭

145貞信洞

146燕脂溪

147泣仙樓

148無價亭

149到寧德 號野城

150酒登驛路上

151圓寂菴

152二十四日發丹陽。次府使韓公詩韻留別諸公。

153平海望槎亭

154越松亭

155迎曦亭

156宿蔚珍 號仙槎

157次臨漪亭詩韻

158登知峴望蔚陵

159次龍化驛詩

160宿三陟。却寄丹陽故友。

161次平陵驛詩韻

162宿羽溪。次板上韻。號玉堂

163次鄕字韻

164廣灘舟中

165旌善路上

166登舟南江。看水穴。登倚風亭。二首

167登碧坡嶺

168芳林驛路上

169安昌驛

170芍藥盛開。寄元少卿。

171次春州拱北亭詩韻 二首

 

耘谷行錄卷之二

1庚戌春。旌善刺史安吉常寄詩于牧伯云。

2題四皓圖

3題三笑圖

4庚戌首夏書懷。二首。

5端午

6次成相國所示詩韻

7嘲蠅

8秋思

9次河牧伯三可亭詩韻

10送雲遊子覺宏遊江浙 幷序

11上河剌史詩 幷序 允源

12奉寄前刺史河公 二首

13暮春 二首

14桃花

15次趙侍郞所寄詩韻

16次金按部旱中得雨詩韻 濤

17夏日自詠 二首

18金按部牧丹詩次韻

19次詠池蓮詩韻 二首

20以苽寄子誠弟

21子誠見和。復次韻。三首

22趙侍郞寄詩次韻

23九月五日。與客小酌。

24春寒 癸丑

25馬

26牛

27弘首惠以佐餐之物。詩以謝之。

28題西谷徐奉翊畫壁山水 二首

29夜坐自詠

30晚晴

31上金生員壘乞藥

32送趙侍郞如京

33哭西谷元先生妻全夫人

34宿狼川

35前夜。天之東西隅有赤氣。

36金城途中

37過原川驛

38途中作 二首

39母津 二首

40自馬峴到加平

41春城路上

42次崔 安乙 所贈詩韻

43宿春州泉田村

44渡安保驛南江

45恐灘

46宿萬歲寺

47甲寅三月。移居弁巖新居。家兄來設小酌。題詩贈之曰。早有煙霞趣。深居得所安。柴扉當細路。松桷倚層巒。薙草開三逕。停尊樂一簞。我來留半日。頌禱效斯干。次韻 二首。

48卽事 雙韻

49幽谷宏師前以水芹見惠。今復惠瓜。詩以謝之。

50又謝沈瓜

51次道境詩韻 二首乙卯年

52和前刺史閔公題徐奉翊郊居詩 幷序

53乙卯十一月念三。家兄病亡。道境禪翁作挽歌二章云。平生彩繪不飾心。素質皎皎元無蹉。忍使斯人早歸去。蒼天蒼天可乃何。又云。天何不佑喪斯文。未識醇儒誰似君。二陸炳然揮翰墨。原城一邑獨留雲。次其韻以敍悲哀。

54丙辰暮春。李楮谷席上呈諸公。

55七月十日。復用前韻。

56苦旱

57北原令刺史金公於公衙之北男山之麓。搆危亭於其上。鑿淸泉於其下。依山崖而等一臺。導泉源而爲兩池。放金鱗種紅藕。奇花異草參差於側畔。靑山白雲隱映乎中間。泉光樹影。自然凝成淸爽之氣。其泉之兩岸。可坐數十人。而琴一張棋一局。嘯詠流觴之設足以容矣。有東南廻平。雉山邇迤。如展翠屛。眼邊物像。各逞顏色。盡雪多年煙沒之恥。僕伏覩淸勝之境。吟得古詩一篇。呈似左右。

58次春州辛大學所寄五言雙韻三十韻奉寄

59寄春州鄕校諸公

60諸公見和。復次韻。

61冬夜。寓春城客館。卞大學携酒來訪。詩以謝之。

62書金相公詩卷後 乙貴幷序

63次道境所示詩韻。呈萬歲堂頭座下。雙韻

64次同年金 偶 舍人詩韻 二首

65雲興遠壑

66郊居寒食

67遊道境

68同年沈益州方哲示尹壯元所贈詩云。英豪無我大夫門。孝行公材又見君。若見京師同榜友。爲言空谷謝浮雲。次韻。

69送子誠弟赴金城令

70暑中閑詠

71次刺史偰公與山城別監尹得龍唱和詩韻

72同年沈益州所示詩卷。卽尹壯元所製絶句。諸公分字爲韻。予得錦字。

73丙辰開九月。日本諸禪德來此。其叢林典刑。如我國之制。作一詩以贈。

74次鄭司藝詩韻

75次偰刺史寄道境詩韻

76次道境禪翁山居苦寒詩韻

77哭僎其大選 去歲與宏幽谷讀書泉林寺

78次曺溪長老禪豎。贈丘大選詩韻。

79書谷溪卷 乙丑

80書泒源卷 宗師

81書無際卷 海師

82謁吳元老翊。呈似座下。二絶。

83興法大禪翁 省珍 以曺溪行脚文軫,斯近兩人所著詩一軸。走价責予詩。次韻奉寄。

84淸明日自詠

85暮春 六首

86奉送都兵馬使偰相君返旆如京

87江水深四章章六句。寄元都領。

88七月橫川途中

89春城客館雨中。呈廉先生借冊。

90廉公見和。復次韻。

91次鐵原館北寬亭詩韻

92寄遠代人作

93中秋拜▣先塋 二首

94書高巖卷 寧師雙韻

95是日。元國書天景與安德從,元文質携壺訪及。九月八日

96乞恩俚言 二首。呈牧兵馬使周相君。

97贈化經者

98初冬。示友人。

99冬雨寓感

100謝吳寧海惠紅柹

101靈泉寺法華法席勸化詩

102冬夜吟

103寄李博士 乙華

104哭楮谷元氏郡君

 

耘谷行錄卷之三

1是日自詠 丙寅元日

2次趙奉善元日見贈詩韻

3二十四日。天明,憲,湜三人携酒來訪。是日有雪。

4二十九晦日。雨雪大作。因眼疾甚無聊。以示二三子。三首

5寄金海辛孟卿先達

6余不幸早失主婦。慮迷息失所。索然守鱞。迨今二十一年矣。卽今婚嫁已畢。稍弛念慮。故作詩 一首 以自貽。

7書笑巖卷 悟師

8春晚病起

9三月二十九日

10自詠

11南溪

12秋居病中

13次趙奉善贈李柏堂詩韻 時柏堂呂江安置。遇免。

14書明菴卷 晤師

15書本寂空板首卷

16書忍菴卷

17登悟道岵

18廢雲臺寺

19國望岵

20上院寺

21西隣有一婆。無他息。惟一女爲娼妓。婆老且病矣。其女乞諸隣而養之。卽爲樂府之所招。逼迫上道。婆失其手足。哭之甚哀。聞其聲而作之。

22書元信卷 淨師

23哭李副正兄實

24夜夢與鄕黨數十輩。騎馬到一郊居。下馬據胡床。傍有一人曰。不圖君之榮遇至於斯也。吾聞其語。發笑而覺。作二絶以自解。

25次金進士所贈詩貂 三首

26丙寅冬至感懷。示元都領。

27趙奉善母申夫人挽詞

28次推田別監權公上牧伯詩韻

29除夜。子誡弟携壺來。共話作一絶。

30願成西方九品圖詩

31前按部豐儲倉使李公寄詩云。原城元氏亦高人。不向紅塵損我眞。去歲吾行徒取▣。愧無遺愛在斯民。僕追記去年松亭拜別之意。兼敍所懷以寄呈。

32丁卯年人日 二首

33書還源廻師卷

34書明菴聰禪者卷

35書貞菴信忠侍者卷

36送行

37次歡喜堂頭詩韻 四首

38書透空岑上人卷

39送行

40書弘山恢師卷

41雨中卽事

42三月上巳有感。寄元少卿。四首

43禪師覺源講法華經。作一頌示予云。孔聖雖菩薩。猶成世諦門。一言金口說。能度海無邊。和成三絶呈似。

728x90
반응형